民法和刑法哪個難,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學民法比學刑法難?
來源:法大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學院 2023-09-13
2024法考咨詢,微信號 fdfk02


其實很多人并不認為在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中學民法必學刑法難,而可能是相反的感覺。但真正讓人抓狂的事,民法往往是自己覺得學得很好,都懂了,結果碰到案例題還是錯得一塌糊涂。
小法的感覺可能的原因是:刑法的題目更容易直接引發我們的法律思維;而民法的題目卻往往先引發我們的人性本能和樸素價值觀,然后導致我們用它代替了法律思維去進行判斷。


為什么這樣說?因為刑法要解決的問題往往很直接,即是否構成犯罪?構成什么犯罪?是否重新從重?這樣的問題會直接引發我們的法律思維。我們會本能地去想:根據刑法的規定,怎樣才算構成這個罪名?然后再去查看本案的案情是否符合這些要件。這就是從法律規定出發,再適用法律,并以此最后得出法律判斷的法律思維。只要使用了這個法律思維,最后結論雖然不一定對,但是至少不會偏離太遠。
但是民法就可能不一樣了。民法解決的不是定罪量刑那么直接的問題。你看到的第一眼往往不會立刻想到該如何適用法律,而是出于本能,直接根據自身樸素的公平正義價值觀去得出結論,然后才會嘗試找一些法律來佐證自己的結論。這種先有結論再找法律依據的思維,不是正確的法律思維。思維方式不正確,就很容易漏掉一些關鍵點。


比如說張三借了李四二百萬元不還,還放話說“老子憑本事借的錢憑什么要還”。李四無奈,起訴張三。問張三是否必須還錢?以及是否要向李四賠禮道歉?
出于樸素的公平正義的價值觀,很多人會直接根據直覺就會得出結論:當然要還!而且要道歉!欠債還錢天經地義,更不用說這家伙態度還那么差,如果讓他得逞那天理何在?
而這么一想,就容易忽略訴訟時效之類的可能抗辯理由。要知道如果真的過了訴訟時效,那張三(哪怕他再無賴)也確實有可能不用還這個錢了。所以此事仍然需要分情況討論,無法直接得出結論的。而至于道歉,因為他只是欠錢不還,并沒有侵害張三的人身權(雖然張三放了一些很無賴的話,但放的這些話并不構成對李四的侮辱或誹謗),所以并不適用賠禮道歉這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。
總結起來就是:不用道歉,且可能不用還錢。
《韓非子》說過:火形嚴,故人鮮灼;水形弱,而人多溺。
刑法涉及暴力機關和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安全,就像火一樣嚴酷,讓人碰觸的時候會本能地小心翼翼,結果不容易燒著。
民法涉及民財錢谷家長里短,就像水一般溫和,讓人接觸的時候會本能地大大咧咧,結果反而讓人屢屢嗆溺。

2023法考咨詢,微信號 fdfk02
咨詢熱線:01058908130
推薦閱讀
中國政法大學法考學院
·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·

添加老師微信fdfk02
回復關鍵詞 【資料】 領千元直播課+備考手冊